作者:admin人气:0更新:2025-08-06 04:30:09
继9月21日开展交通问题视察之后,10月27日下午,市政协召开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视察座谈会,委员们围绕顶层设计、交通规划、互联网+交通、管理体制等不同方面,积极建言、献计献策。市政协主席戴北方,市委常委刘庆生,市政协常务副主席刘润华,副主席陈倩雯、王璞、黎军,秘书长赵燕民等出席会议。
市政协常委、提案委兼职副主任王岚
代表视察团做中心发言
交通治理仍存在“横向、纵向”权责交叉现象;过分依赖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参与度不高; 交通规划与城市整体规划的衔接度和超前性不够等问题。
王雪 市政协委员
以“互联网+”促进深圳交通供给侧改革
深圳某出租车企业平均每人管理2.5辆营运车,优步深圳公司高峰期平均每人管理2000台车,这就是互联网+在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方面的优势。
数据是最大的资源,政府部门必须提高大数据应用能力,这是交通管理供给侧改革的当务之急。
互联网+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已经是大势所趋,不仅仅是网约车,更是互联网+公交,互联网+自行车,互联网+船,互联网+飞机,互联网+货运。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我们唯有转变观念,主动迎接新时代的到来。
深圳网约车的迅猛发展正是基于庞大的市场需求。如果网约车新政导致95%以上存量网约车不合格,市民出行问题又将回到原点。
王富海
市政协常委
交通设计要深化路权理念
城市发展进入以存量提升为主的“新常态”,已经有的道路作为一种资源,如何更好的利用,是我们接下来一个新的时代,也就是说从建设时代走向一个运营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对已经有的道路资源,在路权方面能够建立起更加严格的规则,同时更好重塑道路的路权秩序应该是我们最大的出路。
深圳过去在交通管理上形成了很多先行先试改革的好经验,现在能不能在国内率先建立起路口和行驶优先权制度,把优先权强化到行车秩序上来。
李毅 市政协委员
建立“道路交通安全立体防控体系”
如果交通安全管理仅仅依靠交警来治理,将会是是一场“打不赢的战争”。我们建议,应尽快突破现状,建立“道路交通安全立体防控体系”,统筹全市道路交通“治堵(交通拥堵)、治乱(交通乱象)、治患(交通隐患)”工作。
只要通过提高管理效能使道路通行效率提升了10%,就相当于新修了10%的道路,按照全市2143公里骨干道路计算,就相当于节约了214公里道路的建设资金和相应的土地占用。
“道路交通安全立体防控体系”需要全新的智能交通系统来支撑,建议尽快引入、利用外源性数学建模智力资源,如首先开展“多源交通信息一体化综合建模”工作。
张晓春
市政协委员
加强交通精细化建设管理
我市未来交通政策的核心之一即构建“轨道+步行”的出行模式,步行空间诉求巨大。最近国际上很多大都市巴黎、纽约、伦敦等都在做这样的考虑。两个角度,一个角度是对道路资源重新精细化分配,这一轮分配主要侧重于更多向慢行倾斜;另一方面将道路与临街空间一体化设计。
建议尽快出台深圳市街道设计导则和施工导则,明确街道设计内容组成、基本设计要求及相关设施设计建设标准,提升我市街道设计施工水平;通过多专业融合,让交通跟城市设计、园林做成综合的非常好的道路空间。
陆卫平 市政协常委
交通问题是我市东部发展的重大瓶颈
借助东进战略实施,制定差异化的交通发展策略:
■西提升:沙头角片区——结合海滨小镇的发展特点,提升片区交通出行品质
■中均衡:盐田港后方陆域片区——客、货均衡发展。实现疏港交通和市政交通有效分离,生活区和生产区有效分离。
■东限制:梅沙片区等东部旅游景区——限制个体机动化需求的无序增长,鼓励公交出行。
朱东波
市政协委员
完善慢行系统 提升深圳国际化城市交通水平
如果把交通网络比作一个城市的经络和血脉,则慢行系统就是一个城市的末梢微循环,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先天规划不足、轨道接通接驳不足、城市连廊和地上地下通道不足、自行车交通不成体系是深圳慢行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深圳北站为中心的龙华核心区与福田中心区遥相呼应,交通距离不到10公里,目前早晚高峰时间小车拥堵严重。建议建设龙华至福田中心区自行车专用高速道,出行距离适中,景观适应性好,既能承担中短距离通勤和轨道交通接驳等功能,又可兼顾运动健身和休闲娱乐,必将成为深圳自行车高速道的样板工程。
陈国雄 市政协常委
轨道交通要与城市经济发展协同规划
深圳轨道交通客运量只占到城市公共交通的不足30%。相比国际发达水平的60%、甚至80%以上,深圳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应侧重于在各区的新兴产业基地设立线路、站点。
预计2018年投入使用的深圳新会展中心将是世界上最大的会展中心。建议现在兴建与其配套的轨道交通站点要吸引相关展览中心的经验,科学预测规划,建立有效应对超大客流的疏导机制。
陆佳
市政协委员
加强城市交通和城市发展互动性
对城市产业发展的判断是交通规划非常重要的基础。尽管城市产业发展趋势往往很难预计,但交通规划依然可以通过预留弹性的方式,做出积极应对,而不是简单与土地利用规划直接对应。
南山科技园的规划理想是类似美国硅谷,以低密度的高新科技产业研发为主,人口稀少,以小汽车交通为主。在既有规划中,科技园的道路网络较为完善,且更多注重的是车行的顺畅,而在轨道布局、人行及自行车通道方面则考虑不足。
在已经实施的轨道三期建设规划中,其轨道路线重点考虑的是弥补在主要走廊上交通设施供给的不足,没有充分考虑对土地开发的引导与支撑,同样也没有考虑到科技园轨道覆盖问题。
王璞 市政协副主席
我也讲个小微实事,就是马路上的井盖,其中存在很多问题,深圳的马路井盖估计有十几家主管部门,到底哪个部门负责不明确。特别是新修马路上井盖的建设,最多的跟路面恐怕有十厘米以上的距离,这个井盖就是一个坑。最明显的从莲花山那条街,有二三十个井盖,没有一个平的。建议政府有明确的责任部门管这个事。
市发改委、财政委、规划国土委、交通运输委、交警局、城管局、轨道办负责同志分别回应了委员意见。
市委常委刘庆生对市政协搭建的平台以及委员们对深圳交通工作的关注和思考表示感谢。刘庆生说,深圳多年来在交通方面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我市交通工作正处在通过改革取得成绩、通过深化改革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全市与交通有关的各个方面都在发力,为深圳的发展和市民的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今后,深圳将持续优先发展城市交通事业,科学地协调好道路、工具、人群、管理这四者的关系,推动城市交通发展取得更好的成效。我们要对深圳未来的交通充满信心,一定是前景光明!
前情回顾
229月
市政协开展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视察 继续推动交通问题整改落实
(▲点击即可阅读原文哦~?)
(来源/宣传信息处)
标签:中国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本站和 最新资讯 的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本历史页面谨为网络历史索引,不代表被查询网站的即时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