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人气:0更新:2025-06-29 02:30:09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我们哦!
网络图片
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首席电力专家 胡兆光
内容提要
10月份以来,制造业出现大幅回升态势,特别是重工业反弹明显,轻工业及服务业仍然保持较快增长。10月份及11月份GDP保持了两个月的两位数增长的态势,12月份仍然会延续这种增速,预计全年GDP增速可望达到7.7%左右,新增就业约1800万人。我国经济已经走出低谷,展现出“冬去春来”。我们发现:在中央关于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推动下,将会带来农业生产的突变。
电力数据具有实时性、准确性、广泛性、及可靠性。全国4亿只智能电表实时准确的记录着所有用电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为我们分析判断经济运行状态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而电力经济学又为我们提供了挖掘这些电力大数据的理论、方法、模型及工具。我们采用电力经济学的方法,基于用电量计算出一些月度经济指标,称为电力经济运行指数,分析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态势。
1 我国用电分析
2016年11月份(表1显示),我国全社会用电量为5071.6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97%,略低于10月份的6.99%,其中第三产业用电增速为11.77%,低于10月份的13.53%,说明服务业发展还是很快的,消费态势依然强劲。第二产业用电增速为5.95%,高于10月份的4.96%,并且仍然保持轻工业用电增速7.16%大于重工业的5.69%的走势,而上个月它们分别为7.47%及4.4%。可以明显看到工业复苏,特别是重工业的上升态势明显。图1显示了扣除气温因素的影响后今年各月二产E2、三产E3、居民ER及全社会TE的用电增速。图2为扣除气温因素后轻工及重工业各月用电增速。
环比来看,三次产业用电量11月份比10月份增加了220.87亿千瓦时,其中,一产增加了-2.1亿千瓦时,贡献率为-2.55%;二产中重工业增加了178.19亿千瓦时,贡献率为80.67%;轻工业增加了37.51亿千瓦时,贡献率为16.99%;建筑业增加了5.76亿千瓦时,贡献率为2.61%;三产增加了4.04亿千瓦时,贡献率为1.83%。可以看出:重工业在11月份的用电增长中贡献最大。
从今年前11个月的用电情况来看,由于夏季气温较高,增加了部分降温用电量,扣除这部分降温电量以后,今年前11个月我国全社会用电量为53038.6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39%,第一产业用电增速为5.17%第二产业用电增速为1.09%,其中,轻工业增速为3.66%,重工业增速为0.55%,第三产业增速为10.42%。
2 我国经济运行状况
根据电力经济学原理,由电能生产函数可以计算出三次产业的增加值及GDP,新增就业人数,以及部分产品产量等经济指标。
今年11月份,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561.08亿元(2010年价,下同),同比增长5.69%,低于10月份的15.7%;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711万亿元,同比增速为11.87%,高于10月份的9.94%;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474万亿元,同比增速为15.41%,低于10月份的17.98%; GDP为5.541万亿元,同比增速达到12.99%,低于10月份的13.89%(见图3)。
今年前11个月,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766万亿元,同比增长7.72%;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5.79万亿元,同比增速为2.26%;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7.88万亿元,同比增速达到13.63%;GDP为58.434万亿元,同比增长7.86%(见图4)。
同比来看(见表2),今年11月份GDP比去年11月份增加了6374.09亿元,其中一产增加了191.98亿元,贡献了3.01%。二产增加了2877.47亿元,对增加的GDP贡献了45.14%,其中轻工业增加了564.41亿元,贡献了8.85%;重工业增加了2258.98亿元,贡献了35.44%。三产增加了3304.63亿元,对增加的GDP贡献了51.85%。年度来看,经济增长仍然是第三产业为主拉动的。
环比来看(见表2),今年11月份GDP比今年10月份增加了1927.19亿元,其中一产增加了-352.13亿元,贡献了-18.27%;二产增加了1909.89亿元,贡献了99.1%;三产增加了369.42亿元,对增加的GDP贡献了19.17%。月度来看,重工业发挥了主要作用。
在同比增加的GDP中,制造业贡献了37.73%(见表3),其中贡献较大的行业为:钢铁贡献率为6.83%,有色为6.16%,交通运输、电气、电子设备制造业为4.85%,建材为4.48%,金属制品为3.84%。
在环比增加的GDP中,制造业贡献了60.68%,其中,交通运输、电气、电子设备制造业贡献率高达8.73%,金属制品为6.66%,钢铁为6.63%,纺织业及同用设备制造业的贡献率均为6.28%,化工为6.07%。
就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通过用电量我们可以计算出:今年11月份,第二产业(抵扣转产下岗人员后)新增就业64.98万人,第三产业新增就业155.24万人,总共新增就业为220.22万人(见表4))。今年1-11月份,第二产业新增就业128.8万人;第三产业新增就业1557万人;总共新增就业为1685.8万人。可以看出,第三产业每个月都有100多万人就业大军加入的其中。
在去产能减少产量方面,我们计算了国家重点关注的几种主要产品各月的产量(见表5)。11月份,我国煤炭生产了3.18亿吨原煤,生产水泥2.04亿吨,生产粗钢5963万吨,生产了十种有色金属产品418.8万吨。今年前11个月,我国煤炭生产了31.94亿吨原煤,同比下降3.46%,降幅有所收窄;生产了19.51亿吨水泥,同比下降0.86%;生产了6.06亿吨粗钢,同比下降5.59%;及生产了4320万吨十种有色产品,同比下降1.97%。图5显示了这些产品产量的各月增速,可以看出,自今年4月份以来,它们的增速逐步由负变正(除煤炭外),基本上呈上升态势,这是去产能与市场需求博弈的结果。
3 经济发展走势
从用电增速来看,除了第一季度由于春节因素,闰年因素,及3月份的央行放水导致波动较大,从4月份以后,用电增速基本保存逐步回升的态势。预计全年全社会用电增速会在3.5%左右(扣除气温的因素以后),明显高于去年用电增长0.96%的水平。
今年前11个月整体经济增长走势来看,总的形势令人乐观。特别是经过第一季度的大幅波动,4月份到达低谷,此后一直保持慢慢回升态势,10月份以来出现大幅上升,主要是重工业出现大幅反弹,轻工业及第三产业仍然保持较快上升的态势。可以断言,今年全年的经济运行状况将会好于去年,GDP增速将会超过7.7%,新增就业将会达到1800万人。我国经济已经走出低谷。当然,要保持这种增长态势,还要不断出台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并加紧落实。特别是要按照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在工业化进程的后期,大力促进轻工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
4 结论
由于去产能过程中与市场需求不一致,使得部分产品价格回升,估计10月份以来重工业的大幅反弹不具有可持续性。
由消费带动的第三产业及轻工业的发展将是我国在经济新常态下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如何刺激消费也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特别是产品质量及食品安全将是近期影响消费的关键因素。
我们发现:我国农业发展空间非常大。特别是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明确将农村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及经营权进行三权分立,明确将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以下简称“三权分置”)。这是一次重大创新,必将吸引大量资金进入农业,出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吸收农民承包权入股,让农民成为公司的股东,分享其股权的收益。由此可以带来农业生产公司化、公司经营股份化、产品生产规模化、及产品质量标准化,从源头上确保食品安全,将极大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提高生产效率,为农业及相关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及良好的发展环境,必将推动今后一段时间的农业生产、加工、及相关服务业的高速发展,甚至将会带来农业生产经营的突变-农业生产革命。
(资料来源:作者投稿)
标签:电力局三产
本站和 最新资讯 的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本历史页面谨为网络历史索引,不代表被查询网站的即时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