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晏县电力局电话号码多少

作者:admin人气:0更新:2025-09-18 18:30:08

  我国首次高原跨区域地震救援演练成功举行

  

8月7日至10日,公安部消防局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举行跨区域地震救援实战演练,调集青海、宁夏、甘肃消防部队3支重型地震救援队,新疆、西藏、陕西消防部队3支轻型救援队共616名消防官兵、45辆消防车参演,开展了18个科目演练,经过72小时连续作业,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演练指挥部假设8月7日6时,青海省海北州某地发生里氏7级地震,由于震中都是老旧建筑,倒塌损毁严重,有大量人员被埋压,青海省公安消防总队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立即启动跨区域地震救援方案,调集周边消防部队13辆消防车45名消防员组成重型救援队,携带救援器材装备及个人72小时自我保障物资,迅速赶赴灾区开展救援。同时,公安部消防局根据灾情报告,调派了甘肃、宁夏、陕西、新疆、西藏等5省区消防总队救援力量,火速驰援灾区。

  

演练着眼实战,先后设置10公里徒步负重行进、大面积生命迹象搜索、牵引支撑破拆救援等18个演练科目。按照国际搜救标准,对建筑进行安全评估,标定可破拆和不可破拆的建筑物构件,搜救开始后,及时标注发现的被困人员,放置真人血迹和干扰物,检验人工仪器和犬的搜救能力,针对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倒塌后可能存在的生存空间,设置了狭小空间救援、多项破拆、支撑顶撑、重物牵引等专业救援技术的项目,设置了自我保障和高原行动以后的生理机能测试等科目,重点解决高原反应造成的队员行动不适应、部分装备不适用、后勤保障难度大、长时间作业困难等问题,规范了高原地震救援的程序,提高科学施救的水平。

演练使用3台卫星车、1部卫星便携站对5部卫星电话、18部3G/4G单兵图传设备以及150余部短波电台进行无线集中指挥,并运用卫星、3G/4G网络、短波、超短波建立空中链接,搭建起可视化调度指挥平台。同时,调用固定翼和多旋翼两种消防无人机33台,完成了空中侦察、监视、转信、喊话和紧急救援等特殊任务。

  

据悉,公安部消防局将在此次演练获取的科学数据基础上,调整、编制高海拔地区地震救援规程。

  公安部消防局副局长罗永强:演练突出四大特点

  

公安部消防局副局长罗永强8月10日在演练总结会上指出,这次跨区域地震救援实战演练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整建制拉动。根据灾情研判,按照应急响应等级,迅速启动跨区域救援机制,从6个总队整建制调动地震重型搜救队、轻型搜救队,采取陆路开进、铁路运输等方式奔赴救灾一线。这些人员和装备平时就按照救援编组、编队进行准备,强化训练、提高技能,相互协作、配合默契,投入灾区后,指挥员还是原来的指挥员、班长还是原来的班长、战斗员还是原来的战斗员,能够迅速展开救援,战斗力能得到保障。

  

多科目演练。利用废弃工厂建筑设施,搭建和还原地震灾害场景,着眼实战需要,先后设置10公里徒步行进、大面积生命迹象搜索、牵引支撑破拆救援、向上破拆救援等18个演练科目,这些科目在高原地区更具有艰难性和挑战性,重在检验救援程序和专业技术。同时,在演练中按照“边作业、边评价、边纠正、边示教、边规范、边总结”的方式,导调员全程评价、纠正、示教,让每个队伍观摩、学习、实操,提升实战能力。

  

高海拔体验。与平原地区不同,高海拔地区对部队救援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比如背负35公斤携行装备,在海拔3100米徒步10公里,考验的消防官兵高原适应能力;在“黄金72小时”救援中,如何保证战斗力持续生成,如何把握救援强度要求、合理进行人员轮换调整,如何做好医疗、生活和物资保障,都需要我们在演练中进行测试,不断获取、积累、分析科学数据,以此来摸索出一套高原救援规程和保障标准,进一步提升消防部队专业、高效的救援能力。

  

全方位保障。高原地区的救援,保障重于作战,保障好了战斗力才能延续下来,才能完成任务,否则会造成作战能力衰减。整体保障和综合保障能力还体现在遂行保障、靠前保障、先行保障、协同保障。这次演练既检验部队的实战救援能力,更考验多样性的综合保障水平。现场保障既涵盖了部队自身的政工、宣传、通讯、装备、物资、生活、卫勤等方面,也包括了通信、电力、气象、民政等社会应急联动部门,各支力量分工协作、密切配合、靠前保障,展示了满足各种复杂、极端条件下的整体保障能力。

  直击:七十二小时生命竞速

  

海拔3000多米,缺氧寒冷,夜间顶着几乎零下温度

背负60多斤个人行囊,顶着紫外线辐射徒步10公里

风餐露宿72小时,昼夜不休救助“被困群众”

消防官兵总能克服一切难以想象的困难去创造奇迹,他们付出的艰辛不可谓不重,付出的血汗不可谓不多!

2016年8月7日至8月10日,海北州某区域预想发生地震。青海消防总队集结近百名救援攻坚队员深入“灾区”开展救人;公安部消防局迅即调集陕西、甘肃、宁夏、新疆、西藏等地400余名消防官兵昼夜不停,从各路驰援而来。

  

无人侦察机、重型装备、生命探测仪和各种救援装备立刻聚集救援现场,三天三夜,跨区域地震救援拉动演练的硝烟弥漫在海北的高原,展开了一场挑战身体极限、意志极限的“生命接力”!

  集结!与时间赛跑

生命如天,兵贵神速;声声急令,刻不容缓!

8月7日6时,接到海北西海镇发生“地震”的报告后,青海消防总队立即进入一级战备状态,迅速成立救援部队,10余辆携带特种装备的大型消防车如铁流疾驰。

  

青海消防重型救援队抵至海晏县后,徒步向核心区开进,救援人员不仅背着60多斤重的个人行囊,而且带着1028件总计十几吨重的救援器材奔袭着。

与此同时,公安部消防局启动重大地震救援预案,调派就近省份消防官兵,携带生命探测仪、破拆工具、搜救犬等救援装备向海北集结。

  

8月7日14时10分,陕西消防26人轻型队到达;19时34分,甘肃消防98人重型救援队到达现场;17时56分,宁夏消防99人重型救援队到达现场,一道道指令通过无线电波传达至指挥部。

10公里的徒步中,每名官兵任凭汗水浸透、脚皮磨破……千里行军的6支救援队到达演练现场……尘埃还未落定,各路人马便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救援中。

  突破!向极限挑战

海北高原,气候异样。白天最高温度达到二十七八度,夜间最低气温却能降到几乎零下。温差20多度,很多战友们说,在海北一天能体验到春夏秋冬。

非常时刻,非常作风。据了解,参演的项目难度十分之大。向上破拆救援用时5小时;绳索水平救援用时4小时;高空竖井救援用时6小时……别小看这些科目,没有一定的功夫是完成不了任务的。

三天三夜,昼夜不休。累了就在简易帐篷小憩,饿了以压缩饼干充饥,渴了用随身携带的矿泉水解渴,72小时完成40项高难度、高强度、高标准的救援项目,不仅是对每名救援人员体能和意志的挑战,更是对“无声的战友”的考验!

  

“搜、搜、搜……”,搜救犬小虎用鼻子不停地嗅着,马小龙身着橘红色服装,头戴白色头盔,全神贯注地注视着犬的一举一动,小虎在几块堆积的预制板前爬上爬下,两只瞳孔紧盯着一处罅隙的空间。

突然,转身朝向自己的主人,不停地吠叫,并开始用爪子刨着它脚下的废墟,果不其然,在这处废墟下发现了一处生命迹象。定位后,训导员立即在“被困人员”的位置进行了标注。在不到五分钟的时间内,搜救犬小虎在另一处破旧的房间角落又发现了另一名“被困人员”。

  

小龙、小虎曾在玉树地震救援中立下赫赫战功,他们不仅是战斗一线的“英雄”,更是救援现场的“黄金搭档”。如今小虎已经9岁了,相当于人类65岁。但在救援现场,小虎“老当益壮”,冲锋陷阵,每一次表现都会赢得啧啧赞许。随行的战友们都说,小龙小虎不愧为一对“龙兄虎弟”。

  保障!用满意证明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于此次西北跨区域地震救援演练工作来说,后勤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必备条件,三天的演练中,大到部队官兵的正常饮食,小到线路检修、官兵医护……所有你能想到的后勤保障工作,都事无巨细,精益求精。

  

在高原,昼夜温差大,加之草原地皮湿度高,睡在帐篷的官兵盖上两层被子也丝毫感觉不到一丝温热。

每天太阳出山前,草地、帐篷到处挂着冷冰冰的露珠。每日早晨,天还未亮,每名炊事人员就得起个大早,操练起锅碗瓢盆,为大家准备热腾腾的早餐。

  

在演练中,总队专门从总后卫生部购置1500余支高原专用护肤霜,700余支强力驱蚊霜,400余瓶抗缺氧红景天等物品为官兵进行了发放,并调派各地医院和支队医护人员,对现场“被困人员”和可能出现的伤员进行治疗,并在夜间对各“营宿地”巡检消毒,防止非战斗减员。

  

  装备!在实战发挥

33台消防警用无人机盘旋在500米上空,随时接受航拍、侦察、热成像、照明、喊话指令,通过指令形成数据模块,执行3D立体图成像、图像传输……

先进的装备是开展地震救援工作的“尖刀”和“拳头”!此次西北地区跨区域地震救援拉动演练共调用固定翼和多旋翼两种消防警用无人机33台,它们携带重要的设备完成了空中侦察,空中监视,空中转信,空中喊话,紧急救援等特殊任务。

  

在信息化越来越重要的今天,信通保障显得尤为重要。可视化指挥体系在此次演练中展现了超常的功能。

演练中,3台卫星车、1部卫星便携站对5部卫星电话、18部3G/4G单兵图传设备以及150余部短波电台进行无线集中指挥,并运用卫星、3G/4G网络、短波、超短波建立了空中链接,搭建起了一个可视化调度指挥平台。

  

而在一线救援现场,以八爪鱼、弧形锯等为代表的高新装备也派上了用场,它只需两分钟便能顶撑起一块几十吨甚至上百吨重的水泥预制板,形成稳定的承重柱。八爪鱼将在各类灾害救援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演练中,公安部消防局副局长罗永强专程赶到演练现场,给予广大救援官兵巨大的鼓舞,并深入现场进行实地指导。

海北高原,虽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参与演练的600多名消防官兵训练热情不减,信心不减,作风不减,他们时刻怀揣使命,心怀担当,准备战斗着……

编辑:王全军

  内容转载自公众号

  

  中国消防

  了解更多

标签:海晏县电力局电话

本站和 最新资讯 的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本历史页面谨为网络历史索引,不代表被查询网站的即时页面。